文化身份
课程大纲:文化研究 - 性别研究 - 文化身份
课程名称:探索性别视角下的文化身份
学期:15周
课程目标: - 理解性别与文化的关系 - 分析文化对个体身份形成的影响 -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- 实践性别平等和文化敏感性
第1周:引言 - 性别与文化的基础
- 主题:性别理论简介
- 学习目标:介绍关键性别理论(比如构造主义、后结构主义)
- 资源:《性别意识形态》(Rita Felski)章节1
- 教学方法:讲座 + 小组讨论
第2-3周:文化身份的构建
- 主题:文化因素在身份形成中的作用
- 学习目标:理解文化规范如何塑造性别角色
- 资源:《文化身份与性别》(Kathleen M. Canning)章节1-2
- 教学方法:讲座 + 角色扮演活动
第4周:跨文化视角下的性别差异
- 主题:全球性别差异与文化多样性
- 学习目标: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观念
- 资源:《全球性别研究》(Nina Glick Schiller & Laura Stampler)案例研究
- 教学方法:小组讨论 + 地域文化分享
第5-6周:性别与社会变迁
- 主题:历史变迁中的性别动态
- 学习目标:分析社会变革如何影响性别身份
- 资源:《性别与社会变迁》(Angela Davis)章节1-2
- 教学方法:讲座 + 时间线制作
第7周:影视作品中的性别与文化
- 主题:影视艺术中的性别表现
- 学习目标:通过影视作品分析性别刻板印象
- 资源:观看相关电影/剧集并撰写观后感
- 教学方法:小组讨论 + 影评写作
第8-9周:个人文化身份与性别认同
- 主题:自我认同与文化背景的交互
- 学习目标:探索个人性别认同的复杂性
- 资源:《寻找自我认同》(Audre Lorde)选段
- 教学方法:个人反思写作 + 小组分享
第10-11周:性别平等与文化敏感性
- 主题:推动性别平等的策略与实践
- 学习目标:设计文化敏感性的教育活动
- 资源:《性别平等教育指南》
- 教学方法:研讨会 + 实践活动设计
第12周:课程总结与反思
- 主题:回顾与未来展望
- 学习目标:评估个人成长与课程收获
- 教学方法:小组报告 + 课程反思讨论
评估方法:
- 作业:每周阅读笔记和讨论参与
- 小测验:每两周一次,测试关键概念理解
- 项目:个人或小组研究报告(影视分析、文化活动设计)
- 期末论文/演讲:综合应用所学,深入探讨一个特定的文化性别议题
这个课程大纲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,让学生逐步深化对性别研究与文化身份的理解,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。